神行即炁行,神住即炁住。
所謂意是無馬,行止相隨,欲使元炁不離玄牝,即先拘守至神,神不離身,無亦不散,自然內實,不飢不渴也。
若欲長生,神氣相註。
相註者,即是神炁不相離。《玄綱》云:錙銖陰炁不滅不為鬼,纖毫陰炁不盡不為仙。元炁即陽炁也,食炁即陰炁也,常喊食節欲,使元炁內運\,元炁若壯,即陰炁自消;陽壯陰衰則百病不作,神安體悅,可覬長生矣。
心不動念,無來無去,不出不入,自然常住。
神之與炁,在母腹中本是一體之物,及生下為外境愛欲所牽,未嘗一息暫歸於本。人知此道,常泯絕情念,勿使神之出入去來,能不忘,久而習之,神自住矣。
勤而行之,是真道路。
修真之道,備盡於斯。然聖人之言,不可妄乎!几胎息用功後,關節開通,毛髮疏暢,即但鼻中微微引炁,相從四支百毛孔中出,往而不返也。後炁續到,但引之而不吐也。切切於徐徐,雖云引而不吐,所引亦不入於喉中,微微而散。如此,內炁亦下流散矣。
胎息銘
三十六咽,一咽為先。吐唯細細,納唯綿綿。坐外亦爾,行立坦然。戒於喧雜,忌以腥羶。假名胎息,實日內丹。非只治病,央定延年。久久行之,名列上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