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章逢遇劲敌梦恋三更(一)
前文书,咱们说到了,伍云召题到了春闺。
初见题目,他一开始的时候,一时之间,还真有点难住了他,所以未能信笔直挥,而是略微构思一番,写道:
窗前旧榻病恹恹,枕压红云梦睡酣;腰瘦倚楼春寂寂,日长垂幕柳参参。娇容懒画眉峰雨,小步微怜鞋寸三;遥望隔帘花弄影,飘飘蝶粉晒窗南。
伍云召题诗完毕,那侍女的琴弦之声,也刚好职住了。
伍云召,见状,在心中不由得轻声说了一声:“好险!好险!”
二侍女捧了诗笺送入闺中,不多时见他出帘来道:“相公诗才敏妙,不让庚鲍风流,我家小姐看过相公写过的诗句之后,是深为叹服。少顷,请习射轩相见,尚有考较相公,且莫胆战心寒,让我家小姐所鄙屑。”
言毕竟自进去。
伍云召听了这二位侍女说的话之后,茫然不解,毫无踪绪,疑惑了半晌儿,忽见东首启了角门,走出一对侍女,以另是一样打扮,引伍云召进了角门,穿过十余丈长的一条备术,将近轩中,只见捧水砚的丫鬟,个个持枪一旁站立;送云笺的使女,人人执矢张弓;十八般武器光闪闪架上齐悬,二十四名青衣勇纠纠台前纷列。
轩中,帘不挂露玉容国色,堪怜座上幔高悬,头金铠威风足畏。
伍云召见了这种景况,甚不解意,只得向崔小姐深深作了一揖,便不敢再抬头。
那崔小姐,见了亦忙回礼,道:“顷见君佳章,真是学富五车,一挥九制,才齐倚马,七步三诗,梅尉骇惊之。渡云彩犹存江郎梦笔之峰,菁英未歇。但君家翰墨虽工,未知曾缙于武略否?盖文事之兴武备,二者不可不兼,能文而不能武,不过为懦弱才人;能武而又能文,斯为英雄学士。妾是女子,尚且欲兼,君为丈夫,何可不备。”
说罢,崔晓婷遂令女侍持过一杆长枪来,付予伍云召。
待的,伍云召接过长枪之后,崔晓婷亦脱去披风,即掣起一杆大枪,欲与伍云召比试的模样。
伍云召自幸在长春岭上遇仙赐食之后,便觉的自己身轻如舞燕,力大如牛虎,已有纵壑推山之本领。
“今崔小姐竟藐视于我,还他一举手而甘拜下风便了。”遂接过长枪,毫不着忙,躬身施礼道:“适才文战涂鸦,已深欢,以今又欢与千金贵体亲身试武,其如唐突之罪。”
崔晓婷道:“君家勿寒粟足矣,何嫌唐突。”
伍云召遂道:“遵令。”欲与比试模样,见崔晓婷反若有骇异之状。
这是为什么?
说白了,崔晓婷想以这个阵仗来镇住伍云召。
为什么呢?
因为文人,多钻研文学而荒废了武学,要不人们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嘛!
因为在现实生活中,书生相对于其他人来说,生活能力上还是有一些弱势和不足的。
崔晓婷把伍云召当成了那种读死书,死读书的书生了,她哪里晓得人家伍云召可是得到过仙家指点过枪法人。
所以,当伍云召大大方方的好不做作的就拿起长枪之后,她的心里就明白了,自己这一次可能要栽跟头啦!
二人出轩比武约有半刻,崔晓婷的枪法便渐渐松懈了起来,时间长了,定是难以抵敌的了;
反观伍云召,枪起枪落,直如柳絮摇风,梨花摆月,时间越长就越加的猛。
时间不大,崔晓婷遂败入轩中,喘气不定,口中赞道:“郎君真天下奇士也,妾适才所以妆饰威严,欲与君试武者,非真欲与君试耳,诚以天下文人学士,临其身于枪刀战剑之旁,未有不怵然惊惶然恐者,妾故设言与君试武。此一试,讵知起风腾蛟之学士来临,君真乃文武全才,天下何多得。君请暂回寓所,候家父回朝再请见。”
看看,是这么回事吧!
崔晓婷就是一个花架子。
伍云召听言,道:“适才不过遵命一试耳,何敢当此赏赞。”说罢,遂躬身退出,仍有侍女引至外边,一重重出去,行到门房,带了家童竟自归寓而去。
一宵易过,明日起来,早有崔府家人持帖来邀。
伍云召见状,喜遂颜开,命童儿随后,竟望崔晓婷府里而来。
崔府家人引至书室,崔呈秀见伍云召步进,即起身相迎,二人见礼毕,崔呈秀开言即称贤婿道:“昨览诗章,真是擅雕龙之誉,江管无花出挥兔之才;又闻与小女比武于习射园中,枪法精通,愈深叹服。”
伍云召闻言,唯谨谨谦让而已。
崔呈秀又问伍云召道:“去年山西试录见台讳已居榜首,为何既至都中,又不入闱。”
伍云召撒了个谎,说道:“不才,因途中得了一场病,以致误盟。”
崔呈秀道:“贤婿之才,自是翰苑名流,可预卜连捷春闱,名成鼎甲,今奈何以多才之偏遭磨折,且待来科再夺魁元矣。”说罢,既而设宴相款,留伍云召在署中想搁不必回寓,命家人将寓中行囊物件齐检点搬来。
伍云召就这样在崔呈秀府里住了下来。
在崔府里,伍云召时常与崔尚书公余之暇,诗酒消闲。
一日因画屏上有梅树一枝是名人之笔,索伍云召题诗一律。
伍云召信笔挥云:
凭谁一洗旧丹青,冷藏疏枝竟入神;莫恨春风吹不到,却教淡墨帚来匀。雪窗也伴高人卧,江店何愁王笛频;明月帘栊闲挂处,冰容依约降真正。
崔呈秀观之,无不赞美连声,故公婿之间甚相契洽。
单说伍云召在园中住了月余,虽思念诸美急欲出都以完心事,无奈崔呈秀已经选定吉日,完聚花烛。
因佳期已近,只得逗留署内,且过新婚宴尔之期,再整行囊出者践约。
因书斋无事,取出画图,续上二幅,想十美之谐,已如所愿所硕,唯在武林舟中相会之女,天涯地角访觅无由,殊深闷闷仔细寻思,欲再得此女一面,直如江上捕风,海中捞月,只得别寻一美以足其数;而江边相会之美人,似诸水流花谢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