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反常识操作:拒绝生意反而越赚越多?
“4 点半后不接散户!” 鸡排哥的 “怪诞规则” 曾让路人骂 “任性”,如今却成了教科书级运营范本
。每天下午 4 点 28 分,他准时收起散客纸牌,专等放学的学生涌来 —— 这波看似 “自断财路” 的操
作,实则精准掐中黄金流量窗口。
中学生放学 1 小时内需求爆炸,若夹杂散户点餐,不仅拖慢出餐速度,还会让赶时间的学生流失。锁
定学生客群后,黄金时段服务量从 120 人飙到 200+,更靠 5 元专属价(比周边便宜 1-3 元)卡住 “每
日零花钱 10-20 元” 的痛点,学生复购率直接拉满 “每周 3 次”。
二、卖鸡排先卖情绪!金句比肉还香
“炸不到位,我绝不原谅自己!” 鸡排哥的走红,早超越了食物本身。学生问 “要等多久”,他
回 “最主要就是不要等好久”;遇到着急的孩子,立马加速:“我没理由让你等”。这些随口而出的
金句,把 2 平米摊位变成了 “放学情绪小站”。
72% 的顾客主动拍视频发抖音,“物超所值的 6 块” 成了粉丝暗号,连 “敞开袋子递鸡排” 的动作都
成了网红符号 —— 毕竟冒着热气的金黄鸡排直接露脸,比任何宣传都能打消 “缺斤少两” 的顾虑。这
种 “零成本 UGC 传播”,比请达人探店管用 10 倍!
三、从摊主到城市名片!流量接住了更用活了
爆火后鸡排哥没飘:主动晒市监局的用油报告,承诺 “每块都合格”;从夫妻摊扩展到 “鸡排家族”
分工,却始终坚持 “现买鸡胸肉现切”。官方顺势授牌 “文旅推介官”,直接带飞景德镇:国庆酒店
入住量涨 30%,陶瓷搜索量暴增 400%,4 亿流量硬生生把 “瓷都” 变出新烟火气。
网友说得实在:“6 元鸡排吃出 600 元的服务体验”。他的成功哪里是运气?不过是把 “精准定位”
“规则壁垒”“情感链接” 玩到了极致 —— 这才是普通人能抄的生意天花板!